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前沿 >  >> 
基金清盘高发 小微基金不再“死扛”
来源: 经济观察报      时间:2023-07-29 12:45:59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姗 今年以来,权益市场震荡加剧,基金赚钱难度加大,投资者参与基金投资的意愿大幅降低。随之而来的是,公募基金清盘迎来 " 小高潮 "。

Wind 数据显示,截至 7 月 28 日,今年以来已有 158 只(仅计算初始基金,下同)基金清盘,相较去年同期增加了 45%。海富通基金、申万菱信基金、博时基金、中银基金等基金公司年内清盘基金数量均超过 5 只。

震荡市影响之下,权益基金吸金效应低迷,小微基金不再 " 死扛 ",基金公司从避讳清盘转向主动清盘。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优胜劣汰有助于推动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但需要管理人妥善处理自身与投资者的关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清盘基金数量激增

7 月 27 日,申万菱信基金发布公告称,申万菱信安鑫回报灵活配置混合基金截至 7 月 26 日日终,已经出现连续 60 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 5000 万元的情形,触发基金合同中约定的终止条款,该基金于 7 月 27 日进入清算程序,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申万菱信安鑫回报灵活配置混合基金成立于 2015 年 4 月,是运作超过 8 年的老产品,规模最高时曾接近 30 亿元。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该基金规模仅剩 0.18 亿元。

同日,成立三年多的景顺长城泰申回报基金也因基金资产净值连续 50 个工作日低于 5000 万元人民币而触发《基金合同》约定的终止情形,从而进入清算程序。

事实上,今年以来,基金清盘情况高发。Wind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 7 月 28 日,今年以来已有 158 只基金清盘,而去年同期为 109 只,同比增幅达 45%。记者通过梳理往年同期清盘数据发现,这一数据已超过 2021 年、仅次于 2018 年的同期水平。

从基金管理人来看,上述 158 只清盘基金分布于 70 家机构,其中,7 家机构的清盘基金数量超过 5 只。数量最多的是海富通基金,达到了 9 只;申万菱信基金、博时基金、中银基金清盘基金数量都为 7 只。

谈及清盘基金数量增加的原因,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认为,可能与整体市场环境低迷、投资者参与程度降低有关。此外,基金产品同质化导致部分产品持有人不足、基金规模不足,抑或是投资者赎旧买新,导致老基金面临清盘压力。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师汪璐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基金清盘的原因有多种,包括产品业绩表现不理想、产品本身市场认知度不够、同质化引发的竞争等。

除了上述原因,华东某公募人士认为,今年清盘基金数量增加可能还与 " 帮忙资金 " 有关。该人士表示,今年市场环境不佳、基金公司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基金公司在挽救小微基金时会更多考虑 " 帮忙资金 " 的成本,以及 " 帮忙资金 " 在买入期间发生亏损等问题,这或许会导致一些小微基金没有及时 " 续血 " 而走向清盘。

转向主动清盘

值得关注的是,与去年同期多数清盘基金因触发合同终止条款而被迫清盘形成差异,今年以来,基金公司似乎更倾向于主动清理小微基金。此外,权益类基金清盘数量明显增多,也是今年基金行业的一个显著特征。

从基金清盘类型来看,一类是基金资产净值低于合同限制或持有人数量低于合同限制,一般是在基金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 5000 万元或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 200 人。这类因基金触发了清盘的硬性条件不得不进行清盘的操作也被业内称为 " 被动清盘 ";第二类是基金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而进行主动清盘。

数据显示,在今年清盘的 158 只基金中,有 60 只是因 " 触发合同终止条款 " 而清盘,余下 98 只均是 " 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 "。" 主动清盘往往是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同时提升公司资源的倾向性,将更多投研、营销、宣传精力集中在更优质的产品上,基金公司会采取主动清盘。" 汪璐表示,今年以来主动清盘的基金数量正在提升,一方面可以将不符合监管要求或投资需求的 " 旧 " 产品进行清理,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基金产品中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有助于推动基金行业高质量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清盘的基金类型主要以偏权益类的基金为主。在这 158 只清盘基金中,权益类基金(股票型 + 混合型)高达 120 只,占比 76%,已创出历史同期新高。Wind 数据显示,2017 年 -2022 年,每年清盘基金数量为 109 只、430 只、134 只、174 只、254 只、233 只,其中,权益类清盘基金占比多处于 40%-60%。

此外,随着主流宽基 ETF 同质化竞争加剧,行业主题 ETF 赛道加速布局和内卷,今年股票 ETF 基金清盘数量也呈现明显增加趋势。今年清盘的股票 ETF 或 ETF 联接产品达 26 只,而去年同期仅 11 只。

对于这一现象,汪璐分析称," 受今年震荡市影响,权益基金吸金效应低迷。外加重首发轻持营的现实情况,投资者更愿意把有限的资金投入新发的热门产品中,导致业绩不佳的小微产品走向清盘。"

从目前来看,基金清盘小高潮或仍未结束。据记者不完全统计,7 月份以来,就有 41 只基金发布资产净值连续低于 5000 万元或出现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的提示性公告;另据记者统计,全市场目前仍有 1000 余只基金规模低于 5000 万元。

兴业研究宏观团队认为,基金清盘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帮助投资者规避费率高昂的小规模基金以及运营不善的基金公司。其次,清盘机制常态化有助于基金公司将资源集中到优质产品的运营中,推进基金公司高质量发展。但是对个人投资者而言,持有的基金被清盘无疑影响了投资体验。

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姚旭升表示,随着国内基金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对于部分没有特色、业绩竞争力不高、无法适应市场环境的基金,直接选择清盘不仅能释放公司投研资源,也能实现优胜劣汰的效果。但是,基金清盘的清算流程,除了耗时较长,还会产生一定费用,需要管理人妥善处理自身与投资者关系。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